close



這趟張家界之旅來得有些意外。
 
成行前約兩個禮拜,同事打內線電話給我說,老闆決定把這ㄧ次某廠商的招待行程恩賜我去。原本我還掙扎了一下,因為3月全家三口才去了趟北海道,眼前老婆正在西班牙自助旅行,怎麼又輪到我要出國了,會不會太頻繁了些。
 
轉念間,我又想到張家界好像是與九寨溝齊名的風景名勝,值得一去,尤其防潮箱內的O牌E-500也冷落了好一陣子。好,狠下心拋妻棄子六天,一個人跟團到張家界去開眼界吧。

 

前兩次去大陸都是為工作,這ㄧ次去張家界才是純遊玩的行程,卻也真正體驗到內地的風土人情(圖為袁家界山上爭相拍照留影的遊人)。


第一天:桃園機場-香港轉機-湖南長沙機場-嶽麓書院
 
早上七點的飛機,到長沙機場出關時已是下午過三點,從地圖看起來不算遠的距離,卻得花上半天的時間,這時候才體會到,有直航該有多方便。
 
五月的長沙,有著意料外的燠熱,比起海島台灣,這個內陸省份少了海洋水氣調節氣候,感覺悶熱了些。伴隨著這樣感覺,我們到長沙的第一站是造訪號稱全世界第一所大學的嶽麓書院。
 
小弟不才,先引述一段香港大紀元時報的描述引您入題:(原文出自http://hk.epochtimes.com/5/8/19/6295.htm)
 
 
滄桑千年的湖南嶽麓書院
 
整理/楚天
  在湖南長沙岳麓山的清風峽入口處,矗立著一座古老的書院,它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,自唐末五代創辦以來,歷經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至今,滄桑千年,弦歌不絕,故世稱「千年學府」。
 
  嶽麓山風景秀麗,早在東晉時,陶侃便在岳麓山建杉庵,唐代裴休、杜甫等也都曾在此開舍結廬。至北宋開寶九年,潭州太守朱洞在此創建嶽 麓書院,後宋真宗賜書「嶽麓書院」四字門額,書院因此名揚天下。書院在金人入侵的戰火中被毀壞,經南宋高宗重新修復,南宋孝宗年間,理學家張栻到書院主持,朱熹也趕來講學,並手書「忠、孝、廉、節」四字,並以刻石嵌於講堂的兩壁。書院因此更加興盛,鼎盛時期,有「道林三百眾,書院一千徒」之盛況。
 
  後來明世宗御賜「敬一箴」,清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「學達性天」和「道南正脈」額。史書將嶽麓書院同孔子在家講學處相提並論,稱之為「瀟湘洙泗」。清光緒29年,書院改為高等學堂,1926年改為湖南大學。
 
  中國書院多建在山清水秀之處,嶽麓書院也不例外。三面環山,面臨湘江,四周古木參天,環境清幽典雅。嶽麓書院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,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所建,分為講學、藏書、供祀三大部份,主體建築有頭門、二門、講堂、半學齋、教學齋、百泉軒、御書樓、湘水校經堂、文廟等。大小院落,交錯有序;亭台樓閣,古樸典雅;院內種植花木,院後林木繁茂。
 
  書院大門仍保持著舊日的「嶽麓書院」四字門額和「惟楚有材,於斯為盛」的對聯,頗有氣勢。講堂為書院主體建築,又稱忠孝廉節堂,是書院山長聚眾講學之處,建築呈單簷歇山式,十分寬敞開闊,正中設立講台,後為屏風,上書張栻的《嶽麓書院記》。正廳兩邊是朱熹的「忠孝廉節」手書石刻,屏風上方高懸康熙、乾隆皇帝「學達性天」、「道南正脈」兩塊御匾。
 
  嶽麓書院保存有大量的歷代碑匾文物,如唐代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寫的「麓山寺碑」;有「三絕」之稱的江夏黃仙鶴勒石刻篆,文、書、刻石都十分精美,為世人所看重,屬著名唐碑之一;此外還有明清各代帝王、文人、學者所書碑刻,如明刻宋真宗手書「嶽麓書院」石碑坊等,都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物。
 
  典雅樸實的嶽麓書院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內涵,歷史上眾多的文人學子在嶽麓書院求學,僅清代就有陶澍、魏源、左宗棠、曾國藩、郭嵩燾等著名學者或朝廷大員是從岳麓書院出來的。當時與河南「嵩陽書院」、江西「白鹿洞書院」,河南的「應天書院」並稱宋代四大書院。
 
以下照片則是我親臨現場的收穫
 

嶽麓書院佔地極廣,但有限時間無法全覽風貌,殊為可惜
 


千年學府的牌匾,道出它的歷史
 
這兩張太師椅不知"頂"過多少博學鴻儒,想必造就了無數英才。
 


園區一景,時值午後夕照,恰有ㄧ道美麗的光暈效果
 
(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ravel4u 的頭像
    travel4u

    travel note

    travel4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